四川文武学校李康泉讲武术与艺术,众所周知,中国传统的审美观是以意象理论为基础的。然而传统的意象及其审美趣味,正面临着现代“仿像文化”的巨大冲击。意象的审美观是一种有距离的静观,静观这个范畴,是指主体欣赏对象时的一种心理状态,一种细细品味的、沉思默想的、凝神的状态。仿像则是另一种样态。“仿像与主体的关系,是一种直接的即兴反应;非沉思冥想而是直接的心理反应;在仿 像的观照中,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欲望原则”。 的确如此,随着“看”的需求的逐渐增加,媒体正在不断地制造视觉大餐,我们周围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视觉符号,如影视、广告等。为了尽可能多地捕捉画面、掌握大量信息,“浮光掠影式”的欣赏便成了一大特色。正如有学者所言,“当下社会目力所及之处均呈现 出外观美化的趋向”。 视觉文化时代,镜头而非“肉眼”作为视觉的代言工具,镜头的“喜好”决定了视觉的观看行为方式。这***赋予了“看”以全新的内涵,在审美活动中,“看”的主要是“形象”,而且在速度上也由原来的慢中体味变成了现今的快速浏览。难怪有些学者称这是一种“感性的文化、快餐化文化”。 受大众审美情趣的驱使,武术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。这种转变有学者认为其主要标志是一个“新太极拳”种类的诞生。该学者指出:“竞技太极拳在原有基础上艰难地脱颖而出。陈式显刚隐柔的风格成为竞技太极拳的主创基调,拳乐配合是新太极拳成熟的标 志。”可以说,“新太极拳”的出现,更多地体现了人们对感性文化、快餐化文化的追求。竞技太极拳已将原来缓慢、柔和、轻灵为主的运动方式揉入了快速、隐柔、显刚的运动方式之中;在原来平面的、弧形的运动路线基础上添加了些许“高直”突变的运动路线;从单一平淡的运动节奏演变成了快慢相间的运动节奏;由单纯的视觉感受演变成了视听兼备的复合享受。这些发展渐变很大成分都是为了适应当下人们的审美情趣。(四川康泉文武学校校长 李康泉)